徐明进行的《基层干部管理应破除“多干多错陷阱”》研究,研究成果于《国家治理》发表。
作者简介
徐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期刊简介
《国家治理》——《国家治理》周刊为我国首家以治理为主题的主流期刊,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载体,以对地方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实效的调查评价为主要内容,以民智市场调查公司(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和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为依托,突出调查、评价、服务三大特色,突破传统纸媒的概念和内涵,成为具有全新办刊理念、全新商业模式的智库型现代全媒体。
阅读原文
基层干部管理应破除“多干多错陷阱”
摘要:“能者多劳陷阱”主要表现为“鞭打快牛陷阱”“白劳苦劳陷阱”“多干多错陷阱”“过度多劳陷阱”四种。只有以“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为核心价值导向,强调“劳有所值”“多劳多得”“容错免责”“适度多劳”,不断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基层干部管理制度,方能破解和治理基层“能者多劳陷阱”,更好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关键词:基层干部;“能者多劳陷阱” ;基层治理 ;多劳多得
问题的提出
基层是国家治理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疏导各种利益矛盾冲突、化解各种社会治理风险的桥头堡,把基层治理这篇文章做好了,才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在“千线一针”的基层,基层干部中存在着“能者多劳、庸者逍遥”的现象,这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极其有害。必须认清这一现象的本质,对其造成的危害予以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治理。
基层“能者多劳陷阱”的表现及危害
“鞭打快牛陷阱”使基层浪费人力,助长功利和投机
其一,“多劳”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看着谁好用就一直用谁,看着谁放心就把工作都交给谁”,经济学称之为“鞭打快牛”,有的领导习惯于把大事小事都分配给“能者”,以降低成本和风险。这种工作任务分配方式在短期来看,是针对临时性、突发性、应急性工作的权宜之计,并非久长之计。而一旦被贴上“快牛”的标签,则极容易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形成路径依赖,并不断地被“鞭打”。虽然“能者”的潜能得到不断激发,可是另一部分人员却被“闲置”,他们的“潜能”一直处于沉睡状态,无人问津。从这个意义上说,“鞭打快牛陷阱”实质上导致了基层的人力资源浪费。
其二,被冠以“能者”的基层干部在领导和同事“信任”的目光下,不得不承担本不是其工作职责范围的工作。与“能者”相对应的“庸者”,则在遇到困难或者是比较麻烦的工作时就大吐苦水,向“能者”推诿工作;或者干脆就消极怠工,随着时限的临近,迫使领导为了工作能顺利完成而动用“能者”救火,进而达到其“少劳”的目的。
“白劳苦劳陷阱”弱化、虚化基层干部管理制度的作用
其一,不对等的使用和评价,会对基层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干部选任制度造成负面影响。一些基层单位以双重标准使用和评价“能者”。完成工作时,“能者”被拉着策划方案、撰写材料;而在职务调整、论功评奖时,部门利益、平衡名额等理由盖过了“能者”做出的贡献。“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选任原则得不到落实和体现,“能者”陷入“白劳苦劳陷阱”。
其二,分配给“能者”的工作任务以临时性、突发性工作为主,任务大多不在其工作责任范围中,缺少明确的、可衡量、互通的绩效评价机制,“关键时刻”领导记得住就“多劳多得”,记不住则“白劳苦劳”。
其三,“能者多劳”的现象本身说明了基层干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从岗位职责到岗位规范,从工作分配到业绩表现,从能力要求到干部培养,这些都需要在组织管理制度体系中加以规范。不合理、不科学的工作任务分解以及由此引发的考核评价、干部选任等方面问题,不仅会伤害干部自身,更会弱化、虚化基层干部管理制度的作用,影响其权威性。
“多干多错陷阱”使干部无所适从,偏离基层工作导向
其一,“多干多错陷阱”在一些基层组织中表现为“干得多,错的多,领导责备也会多”。工作分配不公、忙闲不均的情况下,承担更多工作的“能者”很有可能在工作做错时而面临领导的责备和处罚。在评先评优中,多干的“能者”并不比少干或者不干者有更大的优势,甚至有可能因为在比较重要的工作中出错,而被“一票出局”。
其二,“能者”通常心怀抱负,对于领导交办的工作和任务不辞劳苦,夜以继日,不仅体力和精力受到挑战,还有可能因“多干多错”而“吃力不讨好”。时间久了,“能者”便意识到自持“庸者”的好处,没了“冲劲”。反观“庸者”,有责任的事避而远之,偶尔发挥小才能就能获得大表扬、好印象,沾沾自喜。于是“庸者”洋洋得意,“能者”心有不平,久而久之,基层组织中将无尽心尽力者,整体工作效能下滑。
基层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战斗堡垒,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基层的重要主体工作。而“多干多错陷阱”会使基层干部无所适从,偏离基层的主体工作方向,削弱我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动摇我党的执政根基。
“过度多劳陷阱”危害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阻碍其职业发展
首先,人的体力、能力和精力都是有规律以及极限的,基层的工作千头万绪,有些工作需要协调多个上下级部门才能完成,这对基层干部的能力、体力和精力都是巨大的挑战。长时间无休止的工作,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就有可能突破人体极限,最终掉入“过度多劳陷阱”。
其次,干部“多劳”本身没有错,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各级政府也以执政为民作为长期坚守的准则,为老百姓“多劳”恰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然而“多劳”一旦走向“过劳”,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其危害就显现出来了,这几年,因为“过劳”导致的猝死情况不在少数,在为他们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再次,没有回报的“多劳”不仅伤身,而且伤心累心。我们知道,任何的组织都是有界限的,有权责界限、服务界限、管理界限和考核界限等。一旦突破了界限,组织原有的结构因为无法适应新的范围和界限,而出现各种应激反应,需要原有人员承担更多的责权,或者增加人手以适应更多的事务。基于成本的考量,组织更愿意让成员承担更多的权责,进而做更多的事。然而这种一厢情愿的“马儿少吃草,马儿还得跑得快”的思维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最后,“过度多劳陷阱”会阻碍“能者”的职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的工作也随着政策法规、服务方式、资源配置等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这些都对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很多“能者”因为超越自身极限的“过劳”而难以有时间和机会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其以后的职业发展。
基层“能者多劳陷阱”的破解和治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高度重视基层干部工作状态、关心基层干部身心健康,破解“能者多劳陷阱”,更好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用“劳有所值”破解“鞭打快牛陷阱”
从人的发展的本质上来看,从生理和安全到社交和尊重、再到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的需求,人的成长过程是人的需求层次的不断满足和跃进。做到“能者多劳”,关键是看“多劳”是不是创造了价值,也就是“能者”是不是“劳有所值”,这些辛苦劳动是否真正造福了百姓,给干部带来了成就感。“群众事无小事”,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为群众排忧解难,奋战在抗疫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恰恰正是“劳有所值”。所以,基层应加强精神荣誉的认可和宣传,将这类干部选树为“能者”的典型,在“多劳”之后能够赢得单位的认可、同事的尊重,即使得到的物质待遇不多,也会让“能者”感到“劳有所值”。
用“多劳多得”破解“白劳苦劳陷阱”
一是科学地制定和完善工作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办法、干部选任制度等组织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体系的作用,在薪酬、个人发展等方面让“多劳”的“能者”多得,使其得到的报酬与其付出的努力相匹配。这既是一种肯定,也是避免干部“多劳白劳”的途径,更是激励“能者”更加努力、激励更多人成为“多劳能者”的办法。
二是把对基层干部的关心爱护体现在实处。在关心关爱上让“多劳”的“能者”多得,对“多劳”的“能者”给予肯定,对其多加油鼓劲,少求全责备,在思想上为其充满“电”,让其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自身努力工作的价值所在,促其走出“白劳苦劳陷阱”。在培训学习机会的分配上应当有所倾向,多让“多劳能者”参加学习,提升自己,既让其有机会喘息,同时也能让“能者”成为可持续的“能者”。
用“容错免责”破解“多干多错陷阱”
一要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多劳能者”承担了多重工作任务,担当了多重责任,在繁杂的工作下出错在所难免,如果不加甄别地批评或问责,不仅严重打击其积极性,更会让其因委屈而沉沦。所以,应切实发挥容错免责机制的作用,用“容错免责”破解“多干多错陷阱”。
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宽容免责原则,对工作中出现的过错进行甄别,做好“三个区分”,在此基础上,对主观故意造成的过错绝不姑息,按规定进行问责处理。对工作失误或者客观原因造成的过程就要进行“豁免”,莫让“多劳”的“能者”受委屈。只有如此才能让基层干部始终保持信心,也能让更多的人敢于主动担当,敢于成为“多劳能者”。
用“适度多劳”破解“过度多劳陷阱”
首先,“多劳”应该有边界。之所以领导容易把更多的任务交给这些“能者”,主要是因为“能者”业务能力强、有较高的责任担当意识、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是无限的,人的体力和精力是有限的,铁打的硬汉也是需要休息的。认识到这一点,就能用“适度多劳”来破解“过度多劳陷阱”。“能者”虽然有能力,也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协同,也需要资源、人力、财力等的帮助和工作思路上的指导。也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量、合理地设置任务时间。
其次,“能者”也要学会说“不”。对于明显超出自己能力、体力、精力等界限的工作,对于明显是其他人的工作范围但却推诿的工作,对于明知时间任务过紧而肯定无法保质保量的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据理力争。
最后,切实落实休假体检制度,为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对于一些基层单位的“5+2,白加黑”制度,应持谨慎态度,从人的身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入手,切实落实基层干部休息休假制度、体检制度,也可以适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对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问题,应多给予关心理解,并适时安排心理医生的介入治疗。为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注: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统筹发展和安全研究”(项目编号:21LLMLA009)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刊载于《国家治理》周刊